您当前的位置: 萝卜 >> 萝卜菜谱 >>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37966.html

记得有一年去新疆挖煤,收麦时节煤矿放假,闲着没事,基于在内地的生活经验,既然是在麦收季节,就必定会有人请人割麦。我便和一起干活的老张商量,打算每人买一把木镰,在新疆当一回“麦客”,挣点钱。结果第一天出去就找到活了,雇主是一个中年女人,谈好价钱,就直接上地了,一天下来两个人割两亩多地,人均一亩三分。结账时中年女人问我们是哪里人,我说甘肃人,那女人脸上立即露出惊异的表情道:“我还以为你们是别的地方的,不是说甘肃洋芋蛋,能吃不能干么?”“那是你不了解我们甘肃人”,我反驳道。我有点后悔,应该给这个没脑子的女人多算点亩数,还应该把麦捆捆得大一点、松散一点,让她往回拉的时候散落一地!

不过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个看起来外表丑陋的物种会与我有着这样紧密地关联!儿时的生活简单而清贫,回想起那些吃食,还真有这样一种东西让你的内心瞬间感到温暖,它外表朴素得就像黄土地上的汉子一样,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生长不挑地方。或田边,或地角,挖个坑扔下去一小块就能茁壮成长,占用最少的资源,生长在最贫瘠的地方,养活着最穷的人,这就是洋芋。

洋芋是家乡人的叫法,学名马铃薯,英文名potato,东北人叫土豆,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贵州、云南一带也称洋芋,山东叫地蛋,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叫地瓜,广西叫番鬼慈薯,广东叫薯仔,闽东地区则称番仔薯。在国外,法国人称其为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意大利人叫地豆,俄国人叫荷兰薯,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

每年开春,惊蛰节气一过,土壤解冻,万物开始复苏,庄户人家的开春第一“种”就是种土豆,我们家门前一小块向阳的洼地,每年都种洋芋,母亲早早切好种薯,拌上草木灰,成行成排的种植坑密密的,每坑点下三四块种薯,再倒入一锨草木灰,最后盖好表土,这些都是我和母亲完成的,每一道工序都做的严肃而认真。对于母亲来说,种下了土豆,就种下了希望,一年的生活就有了滋味,土豆的滋味就是生活的滋味,可以最淳朴,也可以最丰富。乡村女人发挥了无限的聪明才智,不停地变着样儿,把土豆做成一道道美味,让餐桌变得丰盛,削减了物质匮乏时代的窘迫,充实着当下日子的幸福。

一场雨过后,土豆秧上开出了花儿。起初,白的,紫的,还有淡红的,星星点点浮在土豆秧上。不几天,这些可爱的花儿就开满一片,远远地就能闻到它沁人的香。在土豆花丛中,我偏爱紫色的花儿,这花除了香还有一丝丝的甜。我用手轻轻触动那根花蕊,竟沾了一指金粉。我问母亲,为啥有的土豆开紫花,有的开白花?母亲说,品种不一样,开紫花的,土豆皮是紫的;开白花的,土豆皮就是白的。我更喜欢紫皮土豆,用家乡话说,就是吃着面,蒸着煮着炒着都好吃,窖藏后感觉更甜。

土豆就这么简单地种下去,务作的过程也很简单,只需要一次松土培土,这个个环节非常重要,不可丝毫马虎,做得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土豆的产量。做完后土豆的生长环境就变得松软虚细,土豆就这么默默地快乐地生长着,不用打农药,施化肥,就很少污染。直到长得把地面撑开口子,人们就知道今年的土豆又成了。

我喜欢收获土豆的日子。一锄头挖下去,刨开土,再捉住土豆秧,轻轻一提,就有一整串土豆便破土而出,手里就像拎着一串成熟的葡萄,大的小的紧紧地簇拥在一起,就像一个个孕育已久的小生命,破土而出。每个土豆都是沉甸甸的,装袋后就更加沉重,但人的心里却是无比的轻松和喜悦的,这是劳动后收获的喜悦。

土豆收获存放一段时间后,就被埋进了家家户户的菜窖,也就一四方型的小土坑,窖深要挖到深冬季节来临时的冻土层以下。一般农家菜窖里的藏品也极其简单,土豆为主,也有白萝卜,少量胡萝卜,也算是一个农家的菜篮子。土豆在窖藏时先放一层土豆,后埋一层干土。既可防冻,又可保持水分,随吃随取,非常方便。从收获时一直吃到第二年新菜下来,土豆就成了家乡人的主粮。

母亲每次蒸馍时,总是要蒸上几个土豆。农闲时把土豆切成条拌上面粉,蒸出来就是洋芋菜疙瘩,刚出锅的土豆,香味扑鼻,绵软细腻,香甜可口,趁热吃上一两个,等到吃饭时,肚子里装满了土豆,早已不觉得饿了。

土豆的吃法可是多种多样,煮烧蒸炒,切捣擦揉,名堂之多,不一而足。有烤马铃薯、薯条、薯泥、薯片、马铃薯丸子、玉棋、可乐饼、炸鱼薯条、干酪浇肉汁、土豆条,甚至因此而产生了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卡乐B、品客、乐事等。最亲切的记忆莫过于饿极了的黄昏,在野外刨上一堆土豆,就那么在野地里垒起一堆土坷垃,用火干烧,烧到土块发红时,把土豆一个个直接砸到土里,再用黄土埋起来,静待一会儿,慢慢地就会有一种牵肠挂肚的香味幽幽地冒出来,直到把你的涎水勾出来。这时就可以“起锅”了。这样烤熟的土豆,不焦不水,又面又散,香气四溢,满口生香。

土豆现在时尚的烹调方法是炖、炒、熘、炝等。炖是将牛肉切成小块,炖个半熟,将咖喱粉放碗中加水加葱花调成糊,再给锅里倒少许油烧开,将糊状咖喱倒入油中,然后放入牛肉翻炒透后,加入土豆块和牛肉汤,盖上锅盖,小火慢炖,这种菜虽然土豆多,牛肉少,但因粘了肉味,十分可口。炒是将土豆切成火柴梗一般细,放盆中加冷水浸泡数分钟,捞出沥干,然后在锅中放适量的油烧热后再放少许花椒,倒入土豆丝翻炒,半生不熟时加盐,出锅前撒点葱花,其色、香、味俱全。熘的工序跟炒基本相同,只要是把握住火候,出锅后的土豆片和土豆丁外脆内软,酥嫩相宜。炝是把土豆切成丝,用油一炝,陈醋一激,其味酸甜辣脆。试想,我们的餐桌如果没有土豆,那该多么单调乏味啊!

经常会听说有吃肉多了腻了不吃肉的,也听说吃糖多出了糖尿病的,也听说吃多了海鲜过敏的,可就是没有听说谁吃土豆吃出毛病的,也没有听说谁吃土豆吃腻了的。有一位医学家曾说过,“我们这一生要感谢的食物中绝不可以没有土豆,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胃有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中医告诉我们,常吃土豆不易引起血糖的波动,是补益胃土调中补气防治胃病的上好补品,同时,土豆还能解毒平喘,治疗咳嗽。有时候,在医院里打吊针,皮肤发肿淤青,针都扎不上,也别着急,只需切几片土豆贴上即可消除。

如今,家乡也早已不是一日三餐吃土豆了,可我对它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因为对我而言,土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菜肴,而是一段生活记忆,我常告诫自己不能忘记土豆,因为在那缺粮的年代里,它哺育了我,也帮助亲人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马铃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相比较于水稻、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块茎的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但却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誉为食品领域的“第二面包”,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绿色食物,不仅能让人吃饱,还能让人吃出营养和健康。因此,将它“升级”成主粮,能推动老百姓的膳食结构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新鲜马铃薯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9%~20%的淀粉,1.5%~2.3%的蛋白质,0.1%~1.1%的脂肪,0.6%~0.8%的粗纤维。

在微量元素方面,g马铃薯中含钾~mg,钙5~8mg,磷15~40mg,铁0.4~0.8mg,碘0.8~1.2mg,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黄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铃薯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其钾含量几乎是蔬菜中最高的,很适合水肿型肥胖者食用。

马铃薯中的蛋白质品质较高,相当于鸡蛋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吸收,优于其他粮食作物中的蛋白质,且其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大量优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其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各种矿物质含量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

马铃薯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与苹果中的含量差不多,这使得马铃薯在进入人体后,能在肠道停留较长的时间,吸收也较为缓慢,因而能带来饱腹感,同时还能带走一部分油脂和代谢垃圾,具有一定的排毒通便作用。

马铃薯的块茎中,还含有禾谷类粮食中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堪称“十全十美的食物”。

研究发现,人如果只吃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含量稍低,而这正好可用全脂牛奶来补充。

对比而言,水稻的淀粉含量是75%,而马铃薯仅为15%左右,也就是说,5斤马铃薯中的淀粉含量才相当于1斤水稻中的含量。所以,过去在计算粮食产量时,人们常把5斤马铃薯折算成1斤大米,这使马铃薯在一些地方虽然也被当做粮食,但却没能成为主粮。而淀粉含量低,恰恰是马铃薯的一大优点——这意味着,它不容易使人发胖。

所以,马铃薯营养丰富却低脂肪、低热量,是一种非常好的主食品种。

土豆的前世今生

起源南美

马铃薯最早扎根于南美洲海拔米之上的安第斯山脉。由于高海拔和寒湿气候等因素的作用,孕育了马铃薯野生物种的最初萌芽。距今大约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在安第斯山脉的的喀喀湖区安营扎寨,是他们发现了马铃薯的块茎。这种可以食用的块茎挽救了身处饥饿窘境的印第安人,他们将马铃薯的种植扩展到整个安第斯山区,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五彩斑斓的累累果实,人们将它敬称为“丰收之神”。

传入欧洲

16世纪后叶,马铃薯从原产地向外传播,它落脚的第一站是掌握了航海技术的欧洲。起初在欧洲人的眼里,外形丑陋的马铃薯被认为是有毒食品,是魔鬼的化身,只能作为家畜的饲料。后来他们被马铃薯美丽的花朵吸引,并发现了它的浆液能够消除脓肿和溃疡,马铃薯饱受冷遇的状况才有所改观。

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战争和饥荒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谁来拯救欧洲?是马铃薯。饥荒和战争改变了人们对马铃薯的偏见,马铃薯的形象逐渐变得鲜活和可爱。到了18世纪末期,马铃薯已经成为多数欧洲人的主食,甚至成为上层社会餐桌上的美味。

走进东方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首先是荷兰人把马铃薯传入新加坡、日本和中国,“荷兰薯”开始在亚洲落地生根。在我国北起白山黑水,南至南海诸岛,东始沿海之滨,西到青藏高原和新疆,都有马铃薯种植。

马铃薯最早现于我国史料记载,是在明万历年间(年-年蒋一葵所著的《长安客话》:“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无独有偶,万历朝另一文人徐渭亦有五律诗《土豆》一首:“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

徐渭一生辗转南北,见闻广博,却为区区土豆作咏,将其视作上等美食,足以说明马铃薯在万历年间仍属于难得一见的稀罕之物。

明清之际,马铃薯的栽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亦不断提高,是以开始突破贵族食物的藩篱,转而向平常百姓的餐桌靠拢。到了清朝中叶,马铃薯种植得到迅速推广,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可耕地迅速扩大到海岛、丘陵、山地等广大区域,这不仅极大增加了粮食产量,也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一度成为普通百姓的“救命”主粮。

土豆的逆袭

“农业部提出在全国推行土豆主粮化战略,使其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主粮。那么,小小土豆为什么能逆袭成为主粮?

实际上,从世界范围来看,早在五六十年前,欧美等西方国家就已经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并当作主粮,甚至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已将马铃薯与小麦、玉米、水稻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主粮”。

将马铃薯加工为全粉后,在常温下可储存15~20年,其储藏时间比小麦、玉米、水稻都长,因此,有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洋芋可以拯救人类”。

出生即被歧视

马铃薯(potato)的人工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5年的一份遗传研究显示,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南部。16世纪,当西班牙人将马铃薯从南美洲带回欧洲后,无辜的马铃薯随即遭受了多年“被歧视”的命运。

年左右,马铃薯被引进法国。由于马铃薯切开后会变黑,在法国和其他一些地区,人们认为马铃薯不仅会导致麻风病,还会带来梅毒、昏迷、淋巴结核、早逝、不孕不育,甚至破坏种植它的土地。法国贝桑松市(Besancon)等地还颁布法令宣称,“由于马铃薯这种有害作物会导致麻风病,所以禁止人工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除了被视为有毒的食物,还被认为是某种催情食物(俗称“春药”)。直到年,英国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还将马铃薯形容为“地下茎”(undergroundstem),顾名思义,认为马铃薯是邪恶之物。

盗窃与饥荒的替罪羊

年,沃尔特·雷利(WalterRaleigh)将马铃薯带入英格兰,他于年又将马铃薯带入爱尔兰,但是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一开始并没有大规模种植与食用马铃薯。大部分人误以为马铃薯有毒,小部分已经知道马铃薯可以安全食用的人只好耍伎俩,以使持有偏见的人们可以接受马铃薯。18世纪,英国人本杰明·汤普森为了节省政府拨给救济院的钱,决定利用饱受歧视但却便宜的马铃薯。他把马铃薯煮到烂,以至于没人能分辨,再将其分发给救济院里的住户食用。

而法国科学家安东·奥古斯丁·帕门蒂尔为了推广马铃薯,将马铃薯花送给了当时的王后,王后非常喜欢,之后出行经常要戴马铃薯花。帕门蒂尔还在巴黎西边的纳伊(Neuilly)附近种植了一块马铃薯地,白天派重兵把守,并指导他们接受一切贿赂,晚上撤掉士兵,目的是引诱农民偷窃种植的马铃薯。

马铃薯对爱尔兰的气候土壤极其适应,到了18世纪70年代,马铃薯平均产量高达每英亩6.5吨。而爱尔兰人也很快对马铃薯产生了依赖,在年,多万农业工人没有其他收入养家糊口,多万小耕种者主要靠马铃薯维持生计。但是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的马铃薯基本上只属于同一个亚种,物种多样性贫乏,无法抵抗同一种敏感疾病。年一艘装满播种用马铃薯的船携带“晚疫病”(LateBlight)抵达比利时,晚疫病很快袭击了爱尔兰的马铃薯,马铃薯开始大规模歉收,例如年爱尔兰人种植的平方千米马铃薯半数以上被毁。

不过正如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饥荒都和所谓“粮食安全(粮食不足)”无关一样,爱尔兰人大批饿死并不只是因为马铃薯歉收,更是因为当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购买力。在-年的饥荒时期,整个爱尔兰有大量的食物(牛犊、家畜、火腿等)被运往英格兰,在大饥荒期间爱尔兰在这些方面一直是净出口。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共造成万人死亡,万人移民,爱尔兰的经济结构脱不了干系,但是马铃薯却成了倒霉的替罪羊。

俄国引发“马铃薯暴动”

在俄国,马铃薯摇身一变,成为解决饥荒的工具。马铃薯最初由彼得大帝引入俄国,18世纪60年代,俄国卡列里等地发生饥荒,当时管理医疗事务的机关医学委员会向政府建议解决饥荒的办法是让农民种马铃薯。年,俄罗斯第一位农学家博洛托夫发表论文,论述马铃薯的好处。

年政府强制下令农民开始种植马铃薯,农民却怀疑马铃薯的价值,而更愿意种植像黑麦这样的传统作物。尤其是旧信仰者更是拒绝吃马铃薯或者拒绝与马铃薯产生任何瓜葛,他们称之为“恶魔的苹果”。到了19世纪早期,马铃薯还未被俄罗斯农民接纳,年政府又强推官属农民种植马铃薯,农民们以为这一法令是要把他们变成农奴,直接导致年叶卡捷林堡、皮尔姆、喀山和诺夫戈罗德等多个省份的农民“马铃薯暴动”,在这次暴动中农民死亡上千人。

土豆传奇

战场上的“超级干粮”

二战时,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来为部队研发生产并提供营养全、易携带、耐储存的“超级食物”。这些超级战场干粮正如车辆的燃料,武器的弹药,为美国大兵保持良好战斗力提供了保障。

当年,美国大兵在战场上餐餐离不了的是一种军用压缩饼干,以及“斯帕姆”(SPAM)午餐肉,而这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土豆全粉”。

午餐肉是由少量猪肉与大量的土豆全粉混合,再加入油和食盐制成的一种块状物品。这种肉被装在马口铁皮罐头里,后来逐渐风靡全球。而军用压缩饼干中99%的成分是土豆全粉,其他是结合剂和调味剂。

年,美国梅尔食品公司首次生产的富含马铃薯全粉的“罐头午餐肉”顺利成为二战盟军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给开赴前线的几十万美国大军准备便于携带、营养充分的超级干粮,美军后勤保障部门千挑万选后挑中了SPAM午餐肉,以及体积小易携带的军用压缩饼干。

事实证明,午餐肉和压缩饼干作为士兵的主食是一件非常英明的决定。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土豆全粉,几乎兼具了粮食、蔬菜、水果中的全部营养,又添加了油脂,绝对全营养。当时的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曾说:“在过去的四年里,是午餐肉和压缩饼干帮助我们打赢了战争!”

二战之后,美军食品的制备和菜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午餐肉和“军用压缩饼干”也逐渐转变为即食口粮MRE。越战期间,美军的野战食品中还加入了炖鸡和猪肉烧

土豆。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主要食品是现成熟食。该食品系软包装食品,体积小,重量轻,口味好。熟食包括:奶油鸡块、土豆片夹火腿、土豆炖牛排、咸牛肉土豆泥等等。所以,可以发现,小土豆始终在战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宇航员太空必备食品

中国新闻网援引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在年6月开始的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来自“土豆烧牛肉”大国俄罗斯的宇航员谢尔盖·沃尔科夫当起了“太空农民”,在空间站种植马铃薯(土豆),这一试验项目是为了探索未来的空间探索中的食品自给。

宇航员的食谱中,马铃薯是必不可少的主食和菜肴。它不仅以土豆泥的形式出现,而且像“土豆烧牛肉”这样的传统美食也必不可少。

为什么选择马铃薯?这不仅仅是照顾到西方国家宇航员的饮食习惯,更是考虑到宇航员们的身体健康、保证他们摄取到最全面、均衡的营养。

一方面,马铃薯几乎是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几乎任何地方都适于种植,尤其是适合那些偏僻、高寒、气候恶劣、干旱的地区。它竟然也适合地球之外的空间。

另一方面,马铃薯营养价值很高,营养全面。除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和一般粮食作物所缺少的赖氨酸、色氨酸及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钾是香蕉的4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全营养食物:兼具粮食、蔬菜、水果中的全部营养,低脂低热量,尤其是紫薯中富含的花青素、多酚等强抗氧化剂,堪比蓝莓。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营养价值之王”“埋在地下的宝物”。科学家研究表明,马铃薯是极佳的未来食品,目前宇航员的太空食品就包括马铃薯,将来人类在转往其他星球的过程中马铃薯是途中最理想的作物。

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

位于慕尼黑的土豆博物馆是德国三家土豆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种土豆,博物馆还用油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向人们讲述土豆的历史和文化。

据说,土豆初到欧洲时并不受欢迎。德国人改变对土豆的态度,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关。18世纪中叶,瘟疫和自然灾害侵袭德国,导致农业颗粒无收,饿死的人很多。危难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种易活的土豆。他先给土豆以王室的声望,让王室女成员都戴上了土豆花。接着,他又让士兵种植了一大片土豆,土豆长出来后就派最精锐的部队去看守,晚上再把军队撤回。结果好奇的农民纷纷深夜到地里去偷土豆。就这样,土豆的种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现在,在德国波茨坦无忧宫里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总是摆放着土豆。

对于德国人来说,土豆更是危机中的“救命稻草”。

德国历史上闹过好多次饥荒,但正是靠“一日3个土豆”,德国人一次次度过了危机。从年开始,德国遭遇了世界经济危机,很多人家只买得起土豆,又当菜又做主食,为此他们称它为“第二面包”。至今,德国人仍然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

德国超市里各种土豆食品应有尽有,还涌现出不少土豆新事物:土豆旅馆,提供与土豆有关的旅游服务;土豆纪念碑,所有为土豆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都被刻在碑上;土豆图书馆,从土豆的历史、趣闻到土豆的学术研究的书籍都能找到。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

德国人喜爱土豆,还因其包含着“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等“土豆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样。难怪,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