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即既可作为可口的食品食用,又可作为药材产生治疗效果的食物。药食两用蔬菜多指野性、稀少、奇特的蔬菜种类。由于具有风味独特、外形新奇、营养丰富以及特殊的药用保健功效等特点,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众多菜农已通过种植类似药食两用的蔬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天然、营养、保健的蔬菜品种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价格也逐年攀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都抱着尝鲜、猎奇的心态去尝试一些稀有而奇特的蔬菜,而药食两用蔬菜多由野菜训化而来,多品种发展药食两用蔬菜种植,一方面可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与常见蔬菜互为补充,增加种植的经济效益。
由于药食两用蔬菜一般是营养丰富的高档蔬菜,因此要对产品进行精细包装,如以礼品包装净菜上市,并要有适当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并要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其名称简介、营养成分、烹调方法及药用保健价值等,使尝鲜、猎奇的消费者能即时了解到这些不知名的蔬菜,从而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目前很多药食两用蔬菜加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以下是部分产品的介绍:
一、苜蓿
苜蓿俗称金花菜,是指用紫苜蓿的嫩茎叶做成的菜,苜蓿含有大量的铁、钙、钾、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素有“食物之父”的美誉。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和中化湿的作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在草原、山区、平原、沙滩及废弃地种植都表现出强有力的抗逆作用,在盐碱地种植也照样茁壮生长。它不怕严寒酷署,有抗旱抗涝的综合能力,其茎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一次种植多年生长,吃不完踩不烂。既可药用、食用,更是良好的牧草。
特殊价值有四:
1、在春天茎叶30厘米左右时,是上等疏菜,当属典型的绿色食品,在各地菜市场上年年畅销,岁岁走红,常食其菜,心情舒畅,浑身轻松。
2、全草入药,在每年5-6月份割1次,以后每隔1个半月或2个月割一次,晒干备用。
3、同时还是良好的牧草,它全株高50厘米至90厘米,牛、马、羊、猪、鸡都喜欢吃,且生长快,不用喂料,不生病,皮毛外观光滑发亮。秋末割后晒干是冬天牲口越冬的上好饲料草,亩产达-公斤。如果在保护地种植,一年可割10茬30厘米茎叶,每亩出鲜菜1.5万-2万公斤以上,年产值可达3.5万元/亩以上。
4、苜蓿也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屏障,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防沙固沙绿化山区和贫脊地带的优良品种。
苜蓿分春、夏、秋三季播种,如果在整好的地里条播,亩用种2公斤,如果在山坡或草原撒播亩用种3-4公斤,5-6天出苗,不需要高难的技术。
二、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生命力顽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作用。临床上对治某些炎症有独到之处。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销量很大,是不可缺少的常用中药材,还可以做成茶叶,经精制的蒲公英茶口感好,价格高。蒲公英做为保健食品热销海外。它不仅是常用的中药材,鲜嫩时又是可口的蔬菜。如果在保护地种植,一年可割6-7茬,每亩出鲜菜-公斤,并能持续3-4年,年产值可达0元/亩以上。。
最新研究表明:小叶蒲公英不如大叶蒲公英,大叶品种株叶高45厘米至60厘米,叶面肥大,生长迅速,深绿色,抗逆性能强,没有病虫害,是完全的天然绿色食品。它分春、夏、秋三季播种,亩用种子0.5公斤,蒲公英种子很细小,做畦时要整平搂细,可条播,也可撒播,宜浅不宜深。
如果按药材出售,亩产干品公斤,价格是6元/公斤,亩效益为元。蒲公英连续生长两年后秋末,挖出根晒干,亩产公斤,价格是13元/公斤,亩效益为3元,也就是说第二年的亩收益是元。
三、蕺菜
蕺菜,即鱼腥草,又名蕺儿根、侧耳根、猪鼻拱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和北美,世界上分布很广,我国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甚为普遍。沿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至台湾,在低海拔的田埂、路旁、沟边、山坡、林下及潮湿地,都有分布,河南、陕西南部也有。作为野菜采摘食用,已有多年历史,古书《齐民要术》即有记载。20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人工栽培,叶片肥大鲜嫩,已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商品蔬菜。
蕺菜以鲜嫩茎叶供食,腥味浓,别具风味。凉拌生食或拌莴笋丝、熟蚕豆、已成佳肴名菜,可炒、炖、做汤或腌渍。其地下茎洁白、粗壮、脆嫩、味浓,也可生食、煮粥、泡茶、炖汤,是一种较好的药膳食品。它营养丰富,每克嫩茎叶中含蛋白质2.2克、碳水化合物6克、粗纤维18.35克、胡萝卜素2.59毫克、维生素B10.13毫克、维素素B20.17毫克、维生素C56毫克、钙34毫克、磷54毫克、铁40毫克。含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等14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不能合成的7种。全草可入药,有抑菌、解毒、清热、利尿、健胃、止咳、祛痰、调压等作用。日本人对它推崇备至,出版的《鱼腥草治百病》一书,称鱼腥草为特药之一。
蕺菜植株矮生,地上茎直立,高30~60厘米,常带紫色。叶心形或宽卵形,长3~8厘米、宽4~6厘米。叶面绿色,叶背多为紫红色。地下茎细长匍匐,白色,粗0.4~0.6厘米,节间长3.5~4.5厘米。每节上生须根,节上腋芽向上能抽生地上茎,水平抽生则为地上侧茎。地上嫩茎叶(主要是叶)和地下根茎都是主要食用部分,地下根茎还是繁殖材料。
鱼腥草野生较多,少有种植,食用多以野生鱼腥草为主,秋冬季节稀少,价格较高。早春惊蛰节气前后种下鱼腥草,只要抓好肥水和薅锄管理,注重钾肥和有机肥施用,种后20天左右出苗,3个月后即可分批采收,视市场行情,也可种至9月份秋收时一次性采收。在温室大棚内可保持周年生长,为常年供应提供保证,每年每亩可采摘0—20千克,年产值可达元/亩以上。每亩需投入药、肥等成本费约元。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
目前,普通鱼腥草的国内市场价格约元/吨,深加工成鱼腥草保健茶后价格约0.75万元/吨,经市场调查,该种保健茶饮料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前景十分看好。
四、蒌蒿
蒌蒿又名藜蒿、芦蒿、水艾、香艾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湿生植物。原产于亚洲,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及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南低洼潮湿的沟旁、荒滩、湿地、水边都有野生分布。我国以鄱阳湖地区为多。《诗经》、《齐民要术》对它的生长习性和利用价值早有记载,历代诗人歌咏也不少,足见它早就为人们所重视。近年已实现人工栽培,并逐渐发展,江苏、江西、安徽、湖北、云南种植较多,成为这些地区的一种特色时令蔬菜。
萎蒿以嫩茎和根茎供食,凉拌、炒食都可以,脆嫩清香,风味独特。它营养丰富,每克鲜嫩茎中含蛋白质3.6克、钙65毫克、磷84毫克、铁2.9毫克、维生素C49毫克。它还具有清凉、平肝火、预防牙痛等功效。
蒌蒿根系发达,须根密生根毛,吸水吸肥能力强。茎有地上茅和地下茎两种。地下根茎呈紫色,粗壮、质脆,富含淀粉,鲜时柔软多汁,是营养贮藏器官,也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在土层15-25厘米内伸展,粗0.6~1.2厘米,每条长约30~70厘米;节间长1~1.5厘米,节上有潜伏芽(隐芽)并发生不定根。潜伏芽萌发可形成新的根茎,或伸出地面形成茎杆;发生的不定根形成发达的须根系。地上部茎秆直立,高60~厘米,早春时上部青绿色,下部青白色,常带紫色,成熟后呈褐色。嫩茎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叶片大,较柔嫩;花红色,能结黑色瘦果。
大棚种植蒌蒿每年每亩可采摘千克以上,目前新鲜蒌蒿市场价格已达元/吨。
五、蕨菜
蕨菜名称很多,有蕨薹、龙头菜、拳头菜、蕨根、狼萁头、鹿色菜、鸡脚爬等名,是资源丰富的蕨类植物的一种,属凤尾蕨科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山菜,有人称之为山珍之王。原产我国和日本,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尤多,主要分布于浅山荒坡、林下草地,海拔~米山地都有野生,往往成片生长,特别是土层深厚、肥沃的阳坡,或阳光充足的林缘,生长更盛。世界各地湿、热带地区都有分布。日本特嗜,我国自古食用,文字记载已有0年历史。近年来开始人工栽培。
蕨菜以嫩叶、嫩芽、幼嫩叶柄供食,营养丰富,别具风味。鲜食可炒、煮、做汤,也可沸水泡后凉拌;有的叶柄较粗,苦味较浓,则须开水烫后烹调食用。一般是加工腌制、干制或制罐头,以便出口。它所含营养为:每克鲜嫩叶、芽含蛋白质1.6克、碳水化合物10克、维生素C35毫克、钙24毫克、磷29毫克、铁6.7毫克、胡萝卜素1.68毫克。它的根茎中含淀粉多,达40%~50%,它的提取物淀粉称蕨粉,可代粮制糕点或酿酒。蕨菜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健胃补脾等功效。
蕨菜为孢子植物,有根、茎和叶,但无花、果和种子。它无真正的根系,只有生于茎和根状茎上的不定根,散生于土壤表层。根状茎细长,匍匐生长,色黑,在地下20~30厘米处延伸,不断萌生新根,并可以从新根上长出新的植株。地上茎直立,短小。叶千姿百态,新叶没有展开时上部卷缩,有的形如手撑握物,有的形如钟表发条卷曲,这就是主要食用部分。展开后,成三回羽状复叶,全叶呈卵状三角形。有些种类同一株上常有两种形状不同的叶:一种是营养鸡叶,具备制造养分的功能;一种为孢子叶,背面或边缘处长满孢子囊群。有的孢子叶变形,许多集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孢子叶穗和孢子叶球。孢子囊群是蕨类的繁殖器官,外形似铁锈状小斑点,它由若干孢子囊聚集而成,上有一层膜质覆盖物。每个孢子囊可见一圈带黑色的环节,并隐约可见其中包含的孢子,孢子呈黄、褐或黑色,可保持一至十余年的活力,在条件适合情况下,成为一株新植株。
大棚种植蕨菜每年每亩可采摘蕨菜干千克以上,目前蕨菜干市场价格已达1.5万元/吨,蕨菜净菜(出口级)的市场价已达11~13万元/吨,今后还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物价的上涨逐年攀升。
六、薇菜
薇菜是紫萁的商品名,又称贯众、牛毛广、老虎菜,是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东北美洲、墨西哥、西印度群岛、日本、朝鲜等地,我国从北至南都有野生薇菜分布,主要在东北和西南,一般生长于山林、溪边的湿地。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即采集其嫩叶作蔬菜。《尔雅》、《神农本草经》等古籍都有记载。与蕨菜并称为山珍之王。20世纪70~80年代,它的加工产品“中国红薇干(赤干)”在国际上已享有盛名,成为高档餐饮食品。近年已有人工栽培,弥补了野生资源的不足,大有开发前景。
薇菜以幼嫩茎叶供食,而以没有展开的嫩叶为上品。味美爽口、营养丰富,鲜食可作汤料、制羹、煎炒,加工则可腌渍、干制。以嫩叶制成的干菜,即有名的薇菜干。它的根茎也可用于提取淀粉。据测定,每克鲜嫩茎叶中含蛋白质3.1克、碳水化合物4克、纤维素3.8克、胡萝卜素1.97毫克、维生素C69毫克、钙毫克、磷70毫克。它还具有润肺理气、补虚蔬络、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
薇菜株高60~厘米,根状茎粗壮而短,直立或斜生,顶端叶簇生。营养叶叶柄长,叶片淡绿色,呈卵状三角形,为二回羽状复叶;孢子叶比营养叶短小,密布灰棕色茸毛,叶背沿主脉两侧密生暗棕色孢子囊。孢子叶比营养叶萌发早,一般在成株中部可抽生1~7片,嫩叶为主要食用部分。
大棚种植荠菜每年每亩可采摘薇菜干千克以上,目前薇菜干市场价格已达2万元/吨,薇菜净菜(出口级)的市场价已达12-14万元/吨,今后还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物价的上涨逐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