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郫都100个理由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成都平原气候温和湿润,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必备条件。成书于战国时期、由蜀人撰写的《山海经》说成都平原“百谷自生”,鸾鸟自歌,草木所聚”,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成都平原生物多样性的景象。

郫都,地处都江堰自流灌区之首,是成都市饮用水源的重要保护区,也是成都“西控”战略的重要区域。经过多年历史长河的浸润,郫都人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互生共养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培育了有“郫都六宝”美称的郫县豆瓣、安靖蜀绣、唐元韭黄、新民场生菜、云桥圆根萝卜、德源大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6个地标产品总产值超百亿元,它们个个原汁原味、活色生香,共同诠释“郫都产”的全部定义。

“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到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东南亚、中东、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郫县豆瓣先后被为“地标保护中欧互认”产品,荣获“全国十大地标产品”,品牌价值.36亿元,位列“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1名,荣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全国排名第八,蝉联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第一。

“蜀中之宝”安靖蜀绣。又称“川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国家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靖蜀绣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年,跻身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排名第七十七位,品牌价值达42.36亿元。目前,蜀绣企业已有省著名商标3个,市著名商标6个,蜀绣获得地标保护后,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产销两旺,千年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走出国门的唐元韭黄。郫都区特色农业的支柱产品之一,是全国唯一葱韭类生鲜蔬菜出口地区。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唐元韭黄的生产面积已发展到了2.4万多亩,产值4.8亿多元,产品销售量已占成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0%,产品畅销出口到韩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四川省生鲜蔬菜出口零的突破”,有力促进了郫都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天府水源地”的新民场生菜。全国生菜类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都市首批供澳蔬菜的6个品种之一。新民场生菜生产核心区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由于其生长期短,一年可种5~6茬,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延续至今,全区种植面积达余亩,年产量余吨,年产值2亿余元,产品远销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同时还在“京东到家”等众多平台上进行线上预定销售。

“春不老”云桥圆根萝卜。郫都种植萝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核心种植区域位于云桥村。产品春天抽苔开花晚、收获期长,有极大的稀缺性和唯一性,被誉为“春不老”。云桥圆根萝卜较其它种植区域具有肉质致密、脆嫩、多汁、回甜、无辣味及无糠心等特点,并于年取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圆根萝卜不仅畅销国内,还搭乘蓉欧快铁,端上了法国、荷兰等国家居民的餐桌。

“西部蒜乡”德源大蒜。德源街道是成都市最大的种子蒜种植基地,这里的村民世代种植大蒜,早在清乾隆年间,德源大蒜就已远近闻名,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德源大蒜”瓣子大,色泽光亮、口味香、辣、胶汁浓,因蒜素含量远高于普通大蒜,其抗菌、抗病毒、抗原虫、降压、降血脂、解毒杀虫等保健养生功能尤为突出。全区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大蒜2万余吨,年产值4亿余元。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德源大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国务院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以来,四川省首个获得受理公告的地标产品。

#爱上郫都个理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