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有两场盛会不能错过。
一个是硅谷苹果WWDC大会,苹果以此为平台让开发者向消费者展现最新技术。
另一个是中国百度世界大会,以AI为内核,从云计算到数字人再到无人车,百度「硬科技」含量更甚于WWDC。
毕竟在智能驾驶的「保留节目」中,前者的「苹果车」尚未音讯,只留下新一代的Carplay撑场面。
与苹果造车拖沓的进展形成对比的是,年百度世界大会已经迎来了百度自主开发的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RT6。
RT6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全球第一辆基于正向设计,实现AI技术和车辆工程的深度融合的无人车。
换个说法,RT6是全球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可量产无人车。
RT6具备低成本,高质量、高安全的特点。
整车成本低至25万的同时,也拥有L4级自动驾驶及城市复杂道路的无人驾驶能力。除此之外,其车规级全冗余安全体系也保证了RT6的绝对安全。
RT6诞生于百度并非意外。
年,百度发布了初代技术验证性产品「小红」,年时百度自动驾驶技术搭载奇瑞EQ登场,并在随后陆续与比亚迪、北汽、一汽合作发布自动驾驶无人车,保持着「每年一更」的迭代升级速度。
过去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一直是半导体行业的风向标,指的是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体积更小,成本更低。
在百度无人车上,也同时上演着「硬件更强悍,成本更低」的摩尔定律。以第五代和第六代成本更迭为例,年百度发布的第五代无人车ApolloMoon成本为45万元,用了两颗激光雷达。
仅过去一年,搭载38个传感器,包含8颗激光雷达、算力达Tops的百度第六代无人车RT6再次将成本降至25万,如此计算,其成本降速超越50%。
从概念到量产,RT6的出现,已经宣告自动驾驶改装车时代的终结。
01、划时代的RT6,有什么特别?
RT6从内到外的「百度味道」十分浓郁,延续了大胆、激进、科技感充足的无人车风格。
从外观设计来看,RT6是一辆SUV和MPV的结合体,贯穿车身的银河腰线,勾勒出智简的车身设计,把SUV的精致外观、内部舒适性与MPV的大空间、侧滑门设计特点结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可见到的无人车多采用SUV、轿车进行改装,但消费者乘坐时,这种车型的平开门在向外推开时往往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百度面向用户需求,为RT6打造了电动侧滑门,便利乘客上下车的同时也保证了乘客安全。
此外,RT6还有两个「细节」颇有些小心思,一个藏在车灯上,RT6有灵犀灯语,加入了识别和提示的交互灯语设计,另一个藏在天窗上,RT6采用龙骨天窗的天窗结构与顶盖传感器套件的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既能美化车身,使传感器不再突兀,而且车顶FOV更宽广,解决了前段时间争论激烈的「激光雷达放哪才合理的问题」。
RT6最大的亮点并不在于外观,而是「可完全无人化」的座舱设计。
在RT6的座舱设计上充分展现了无人车的灵活性,RT6面向无人驾驶提供了可选配置,主驾驶位置支持有方向盘和无方向盘两模式。
同时,整个前排空间也提供了模块化选配,前排选配办公桌,RT6就是一台移动的办公室,而选配游戏机、售卖机则能把它变成人性化的无人车。
从这一层面来看,真正的智能车不只是轮子上的计算机,还要是轮子上的百宝箱,从使用者个人需求出发,定义一辆无人车应该成为什么样。
在自动驾驶上,RT6的软硬件水平达到了「历史之最」,全身围绕着38个传感器,这也是百度对量产无人车最新的理解。
38个传感器包括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摄像头。硬件之上又搭载了百度Apollo最新一代无人驾驶系统,从而让RT6具备在城市内复杂道路无人驾驶的能力。
RT6硬件装配亮点在于,激光雷达的数量和形态。首先RT6装备的8颗激光雷达数量,从概念图来看4颗长距激光雷达布局在车顶,车身周围4颗补盲激光雷达。8颗激光雷达,赢得了自动驾驶军备竞赛第一名。
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激光雷达数量不一。
比如Waymo第五代自动驾驶平台搭载的Pacifica运营车,搭载5颗激光雷达,去年Waymo和Zeekr合作的无人驾驶车还处在概念图阶段,从公布的宣传图来看,整个车身共布置了6颗激光雷达。
众所周知,作为自动驾驶「眼睛」的激光雷达,是确保自动驾驶安全的杀手锏之一,因此,RT6的8颗激光雷达,将更大程度保证无人车轻松应对中国城市复杂道路的复杂场景。
其次,RT6车身安装的是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打破了过去无人车「机械式」激光雷达的传统。半固态激光雷达完全取消了机械结构,摆脱了机械式激光雷达笨重的旋转电机和扫描镜等机械装置。
因此RT6即使搭配了8个半固态激光雷达也不显臃肿,同时这也使得RT6的扫描精度更高,功耗更低,达到车规级要求。
而这样一辆硬件强悍的RT6,很快就能在路上跑起来。据汽车之心了解,ApolloRT6将会在年下半年小批量投入到萝卜快跑上使用,并根据规划,从万辆逐步量产至十万辆。
02、ApolloRT6背后,量产无人车「大跨步」
无人驾驶应用领域Robotaxi正在迎来大换血时代。
Robotaxi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年限定区域行驶,载人运营车内需要配置安全员。
第二阶段是-年Robotaxi不仅全天候行驶,还要在复杂交通道路行驶。
最终第三个阶段,是在年后,要达到恶劣天气也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行驶状态。
RT6的出现正在加速Robotaxi的历史进程,而推动三个阶段进程的也是RT6正式面对Robotaxi需要面临的三个关卡:质量关、安全关、成本关。
(1)质量关
过去大多是主机厂与自动驾驶企业都采用「逆向设计」来造「无人车」。严格来说,这样的「无人车」仅是根据已有产品进行改良的后装车,自动驾驶系统和各传感器与原量产车车型结构匹配度不高,因此自动驾驶水平往往受限于原车型难以达到无人驾驶理想效果。
而RT6则是全球第一台可量产的正向设计无人车。目前来看,除了量产需要由其他厂商代工外,RT6整车从设计到研发全都是由百度独立完成,如此以来,RT6的车型架构和自动驾驶软硬件可以达到最高适配度。
(2)安全关
正向设计带来的RT6过硬的质量是保证车辆及交通安全的前提,但从更系统化的角度出发,无人驾驶需要预留出充足的技术空间实现全车冗余。
所谓冗余就是在原来的系统上增加余量,以增强无人车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和反应速度、安全保障。目前大多数自动驾驶厂商主要为「传感器冗余」,但仅有传感器冗余还远远不够。
据汽车之心了解,RT6在硬件方面有七重全冗余整车系统,包括架构冗余、传感器冗余、计算单元冗余、制动系统冗余、转向系统冗余、电源冗余以及行业首创的双5G通讯冗余。同时,软件方面RT6搭载了整车+自动驾驶系统一体的故障诊断及风险降级体系。
如何理解这套体系呢?举个例子,之前Cruise无人车就曾上演了一出被警察拦截后,自行逃离的闹剧。但如果放在RT6身上,就不会发生。
RT6以硬件上的七重冗余为基础,结合监控系统,能够通过不同风险对应的安全等级,通过缓刹、停车、路边停靠等方式,实现安全控制车辆。即使出现一些自动驾驶范围外的难题,RT6也能利用「平行驾驶」来人工解决问题,人工介入驾驶场景,继而远程接管车辆。
(3)成本关
成本高一直都是无人车商业化落地的难题。据Waymo前CEOJohnKrafcik透露,一辆搭载Waymo自动驾驶系统的捷豹,价格接近百万元人民币。
高昂的成本与无人车商业化节奏并不搭调,《每日经济新闻》组织的「年自动驾驶出租车」调查显示,有50%的受访者希望Robotaxi能够与传统出租车价格相近。
RT6整车成本降至25万,仅为行业价格的十分之一,继ApolloMoon之后再次刷新了无人车「成本价」。
以25万的成本价来计算,不需要司机的RT6每月成本仅为元,一旦投入到萝卜快跑平台上进行商业化运营,打车价格将比传统出租车、网约车的价格还会低。
RT6之所以在保证质量关、安全关,还能降低成本,是因为RT6彻底告别了普通乘用车原车改装模式,专门针对运营场景定制化设计,删减了类似后排大屏的非必要配置,增加了切合运营场景的模块化选配,使得整车成本降低。
同时,随着国产零部件供应链成熟,走向规模化量产的RT6的零部件成本也在下降。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激光雷达,目前RT6虽然使用了8颗激光雷达也能保持低成本价,一方面是RT6的规模化量产降低激光雷达成本,另一方面是百度的战略性合作布局。
03、拼产品、比运营,百度扛起「自动驾驶」大旗
将RT6放入全球无人车产品来比较,就会发现百度与Waymo、Cruise、Tesla都已经不在同一个维度中。
目前,Waymo的自动驾驶方案更迭速度极为缓慢,仍停留在两年前发布的第五代自动驾驶套件,所以现在Waymo运营的Robotaxi仍基本由克莱斯特大捷龙以及捷豹I-PACE改装而成,其与吉利合作将自动驾驶平台整合到Zeekr的无人车,也仍在早期一张图的阶段。
前者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无人车,而后者仍遥遥无期,且并非像百度这样全自主研发设计。
对比来看,RT6拥有38个传感器打底的环绕式全方位感知系统,而Waymo的感知能力远弱于RT6——Waymo在Zeekr上感知方案与Pacifica并无两样,还是将主激光雷达布局在车顶。
而且,RT6能够结合乘客个性需求的模块化选配,反观Waymo整体出租车式的笨重设计,反而让无人车失去了「灵活性」,顿时索然无味。
再看特斯拉,在Robotaxi上虽有野心,却「只剩野心」。
特斯拉的Robotaxi追求一直摇摆不定,直到今年在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才透露未来特斯拉Robotaxi将采用无方向盘或踏板,而量产时间最早也要等到年。
年,还是太晚了。目前,百度耕耘无人车已经超过9年,按照计划,年下半年会小批量投入到萝卜快跑试运营,年规划产能会根据运营部署节奏,从万台到十万台逐步攀升。
预计在年实现在65个城市运营,年将覆盖个城市。而特斯拉Robotaxi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期。
任何不把无人车放在商业化运营场景下的描述,都是对它的不负责。作为一项必须面向乘客,才成立的无人化命题,无人车必须能够在运营场景下,才能由点到面逐渐铺开,达到普及状态。
汽车之心曾经在《中国首次允许「方向盘后无人」,自动驾驶上演「全球争霸赛」》中,曾多层次对比过目前百度Apollo、Waymo和Cruise的运营状况。
事实上,虽然中国的道路交通状态更复杂,有更为密集的人流以及让车辆行人猝不及防的外卖小哥,但百度却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运营领先者。
据悉,目前百度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城市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其中北京、武汉、重庆、阳泉四地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萝卜快跑真实订单量已经突破万单。
提前耕耘过的土壤将会更有利于后续无人车的大规模化运营,让RT6率先在消费者身边跑起来。反观Waymo和Cruise的无人车运营进度远落后百度。
截止年底,WaymoOne只在凤凰城运营,旧金山只是试乘,且没有商业化运营实践。而Cruise的运营范围也仅在加州、亚利桑那州进行载人运营。
Robotaxi仍是一片仍尚待深耕的沃土。据麦肯锡与中金公司报告,预计年Robotaxi业务全球市场将会超过2万亿美金。而先行者的奖励往往是最为充分的,比如说百度已经有了率先定义自动驾驶时代的权利。
RT6的出现,就是在为无人车出行服务发展打开新的篇章。
过去,无人车都在改装车的狭小区域内卷,最浅显的进步仅是换上更高端的成品车改装。但内化的竞争就像「池鱼之争」,没有向外界延伸的空间。RT6作为一辆AI技术和车辆工程深度融合的无人车,彻底告别了改装车时代,开启了中国无人车出行的新篇章。
RT6是百度自动驾驶「加速度」的表现之一,见证着百度自动驾驶「快而稳」的迭代升级。
年时,Guidehouse发布自动驾驶排行榜,其中百度连续两年稳居全球「Leaders」阵营,成为该行列唯一上榜的中国玩家。
在产品更迭上,目前,百度包括初代无人车在内,已发布七辆无人共享车;在测试里程上,百度已经完成了万公里路测;在运营上,百度萝卜快跑上已覆盖全国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据预测,萝卜快跑将在年实现在65个城市运营,年覆盖个城市。
论产品、论安全、论运营,在自动驾驶大跨步时代中,百度已经成为「扛旗者」。
向外看,未来出行应该是什么样?
我们能想到的其中一个场景,应该是可模块化定制的RT6成为随处可见,随叫随到的出行伙伴,以无人驾驶替代人工驾驶,成本更低更安全。
随着RT6的进一步量产化,这样充满未来感的场景已经不再遥远。
#百度世界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