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个故事里的童书简史

如今引进版童书虽丰富,但信息却十分零碎。比如绘本大师很多,也很多产,但他们的作品在引进时却分布在不同的出版社,而不同出版社对作品(甚至作者名字)的翻译、出版和营销方式有很大差异,即使非常资深的读者也未能像收藏世界名著那样将经典童书尽收眼底。

我们也总习惯性地以童书中文版的出版时间来看待一本书的新旧程度,因此也常用相同眼光来评价每一本童书。但实际上童书(主要是绘本)的蓬勃发展不过近一百多年的事,从早期凯迪克、格林纳威为文字搭配插画到今天绘本里充满了拼贴、剪纸等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童书有着一条很清晰的发展轨迹,今天我们奉为经典的童书更应该结合它的时代特征来阅读。

所以童书发展至今,除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也很需要一本帮助读者建立宏观和历史眼光的百科全书式的“童书辞典”。英国《卫报》的儿童读物编辑朱莉娅·埃克谢尔(JuliaEccleshare)在年就出版了这样一本参考书,名为《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Children’sBooksYouMustReadBeforeYouGrowUp)。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英]朱莉娅·埃克谢尔、阿甲主编,陈小齐、蔡萌萌、李梦薇、余悦译,小博集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年5月版。

这本童书由艾瑞·卡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昆廷·布莱克等多位国际大奖获得者及超级畅销书作家甄选,以多元化著称,分为五个年龄段,收录了最初用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汉语、日语、瑞典语、俄语和荷兰语等多种语言编写的儿童故事。年曾有中文版引进,今年这本书又得到了再版。每一本童书在编排上按照原版的出版时间顺序,并且都标注了英文书名和原始版本,目录则按照书名的拼音首字母排列,方便读者查找。

这本书会带我们进入一个极其丰富的文学世界,从无字图画书到青少年奇幻小说,许多代人喜欢的经典作品都被囊括其中。朱莉娅·埃克谢尔认为纳入这本书里的童书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儿童故事如何反映出对孩子影响巨大的社会变革。

百年来,儿童文学的性质不停地发生转变,有些成人书后来变成了童书,有些童书也为成人所热爱,童书就像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中间地带”,让人们重新回到儿童时期那永恒不变的事物中。这本书在介绍童书时,会将创作者的特色或经历简洁地融入进去,也会列出延伸童书,提供了一个图书简介的写作范本。

翻阅这种在世界享有赞誉的童书还可以看到它们在中国的出版情况,年龄段在8+以前的童书绝大部分都已经有了中文版,有的还不止一个中文版,对此我们可能要比美国读者幸运。而年龄在12+的童书则有相当多数都无中文版。

下文是阿甲老师为这本书写的中文版主编序。阿甲老师在它的再版工作中为其收录的每一本童书有可能找到的中文译本都进行了标注。在这篇文章中,他说明了整理其中文信息的不易,并对这本书在中外读者那里都引起争议的按年龄分类的问题进行了解释。

《托马斯和朋友:小火车登场啦!》(年)

撰文

阿甲

一间小小的“图书馆”

我忘不了最初遇见这本书时的惊喜。那是在年秋天,我闲逛到斯坦福大学书店时无意间看到了它。第一眼的惊讶是“”这个数字带来的,因为我和萝卜探长曾在年写过《让孩子着迷的本书》,两个数字一眼看去是如此相似!但显然,“”厚重了许多。我忙不迭地翻开,首先看到了昆廷·布莱克的推荐序,多么亲切!对于童书而言,昆廷绝对是品质的保证。再随意翻看书中的内容——天哪,有那么多熟悉的好书,还有那么多不熟悉(甚至完全不知道)的好书。这绝对是一本童书发烧友的宝典!我毫不犹豫地放进了购书篮,到柜台结账时才注意到它的定价。那位店员很热情地夸赞我的眼光,也很好奇地问我从哪儿来。我说我来自中国,并由衷地赞叹:这间书店很棒,这本书实在是一本好书!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英文版封面。

爱书之人,常常会因为对一本书的喜爱而瞬间亲近。童书更有一番魔力,会让共同亲近的人感觉仿佛同属于一个理想的国度。这本书中推荐的本书,可以看作游历于这个理想国度的一张张通行证。

不过,“”这个数字可能会把一些读者唬住。有位书友半开玩笑地说,他恐怕到死也读不完这本书。我说,谁又能真的读完呢?为此,我还当面请教过本书的主编埃克谢尔女士,她非常肯定地回答:她也没有读完过!

这本书来自不同国家的许多童书专家(包括创作者)的联合推荐,所以有些书因为语言的关系,她还读不懂呢,比如本书中推荐的三种中文图书。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阅读趣味不同,在阅读中所有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偏科”。我相信,这位堪称当今世界“最懂童书的专家”之一的主编女士,所读过的童书又岂止万种(尽管只有部分与这本有交集)。那么,整理出这本书,意义何在呢?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实拍图。

在我们的对谈中,埃克谢尔女士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她建议读者将这本书看作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这里有种孩子可能会喜爱的书,可以经常看看这些书的名录,先通过简介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初步判断是否有可能对它感兴趣,然后再找机会去图书馆借阅或到书店购买。

这个建议有点类似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提到的“橱窗原理”,我们可以将本书看作展示本书的橱窗,时常翻看就好像是在浏览橱窗,看着看着就可能忍不住要将橱窗里的书弄到手上来阅读了。

图书馆员的工作

鉴于这本书绝大多数是国外的作品,为了方便大家找到或选择适合的中文译本,我应邀在这个新版本中做了一件很基础的工作,就是为每一本有可能找到中文译本的作品标注推荐版本信息(为简化起见,通常只包含译者与出版社信息)。这项工作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容易,最大的难点有二:一是书名的中文译名常常并非直译,这需要借助阅读经验和数据库信息比对来完成搜寻;二是许多公版书(通常情况下,创作者去世超过五十年,作品即可不经授权翻译出版)有多个译本,需要从中优选出相对较好的一两种供读者参考。

比方说,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在市面上不下二十种译本,书名有的还译作《柳林风》《风中的柳树》《林间风》等,而我通常会建议先从杨静远或任溶溶的译本开始读起。虽然翻译本身并无“完译”,每个译本可能都会有其优点,但自己尝试做过翻译或尝试过多种译本的比较后,会发现确实有些译本在整体上更值得信赖。我进行这种童书译本比较的工作是从年开始的,因为经营着一家专售童书的红泥巴村书店,我必须学会判断:市面上有那么多版本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应该优先卖(推荐)哪个版本呢?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实拍图。

不过,参与到本书的工作中来,感觉更像是在做图书馆员的工作。细致观察本书中每一本书的图书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图标和缩写,你会发现它真的有相当强大的图书馆检索功能:可以根据推荐年龄和时间线查书,可以通过作品的中文名或作者的英文名来检索。实际上,为每本书标注的主题词也是比较完备的图书馆数据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本书的丰富性,尤其是主题词所反映的童书种类,大概远远超出了一般读者以前对童书的想象。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请不要对书中的推荐阅读年龄太过在意。比方说,图画书《和甘伯伯去游河》放在0~3岁年龄段推荐,那么3岁以上的孩子就不适合了吗?《小房子》放在3岁以上年龄段推荐,3岁以下的孩子或5岁以上的孩子还能看吗?小说《魔戒》和《时间的折皱》放在12岁以上年龄段推荐,12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读吗?——这些都是显然可以打破年龄段来阅读的例子。

阅读是非常个性的事情,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也不同。但作为推荐者,往往不得已要标注供参考的年龄段,主要是供经验尚不丰富的读者参考,而且默认的规则通常是“有下线无上线”——比如《和甘伯伯去游河》是可以读给一两岁的小宝宝听的,这是下线;但八九岁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读的,而12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喜欢,当然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如《魔戒》这样的小说,能力强的孩子9岁也可以畅快阅读,但通常不建议年龄更小的孩子去啃这样的大部头,除非有特别的偏好。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内页。

无国境的儿童阅读

就读者个体而言,如此丰富的“小小图书馆”式的推荐,也很像是为孩子绘制的一幅阅读成长地图。难度比较大的书就像高山,内容相对平易的书就像平原,一般来说,建议由易到难;而不同主题的书,就像是不同的地貌,山川、湖泊、河流、大海,游历其中,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丰富、更强健。这样的地图,有向外的探索,也有向内的追寻。用埃克谢尔女士的话说,就像窗子与镜子——打开窗子,看看大千世界,扩充视野;照照镜子,反观自我,探索内心世界。这里的本书基本上是文学作品,更强调体验的深度与丰富性。孩子有如此丰富的体验,相对于体验的匮乏,人生的宽度与厚度有更多的期许。所以,称之为“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并不为过。

但作为中国读者,在这样一幅非常好看的“阅读成长地图”中甚少中国的作品,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对本书主编和编撰者来说,这主要是由语言和信息的障碍造成的。这部分地图的补缀工作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完成。在整理本书的译本信息时,我就在想,应该至少写一本《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中国童书》吧。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内页。

与埃克谢尔女士对谈后,我更增强了这方面的信心:在“地球村”的背景下,为中国孩子绘制全球视野的同时充分保留本土特色的阅读成长地图是必要且可行的。沉醉于童书世界多年的发烧友与研究者可能深有体会,尽管成人世界的文化差异很大,但在儿童世界却能看到更多的相似与相近,年龄越小就越趋于相似,比如在图画书的视觉语言中,我们甚至能看到近乎原生的某种“世界语”,就是每种文化背景下的一两岁孩子都能读懂并喜爱的视觉表达。

在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的愿望和策略上,我们也极其相似。我说,读者不是天生的,需要由深爱阅读的读者来打造,其中就包括有经验的读者为孩子推荐曾经深深打动过自己的童书。埃克谢尔女士说,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找到一本真正痴迷的书。这实际上是同一个策略的两面。

我们这些已经长大的书虫,在这里展现本书(或者更多),也正是展现了我们的经验与热情,期待小读者们能被这种热情感染,在其中找到真正能打动他们的书读起来,一本接一本。也祝愿他们,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渐渐超越这样的推荐,放眼于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都坚信,深爱阅读的孩子越多,这个世界将变得越美好。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阿甲;编辑:申婵;导语校对:柳宝庆。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