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BBC儿童烹饪节目,让孩子学英语的同

米粒妈

前几天米粒学校让填一个意见调查表,有很多选项,填完了提交然后在群里接龙。

主要就是问家长愿不愿意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其中包括做饭、做家务,还细化到清洁与卫生、烹饪与营养、整理与收纳、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

反正就体现出来一个趋势:没点劳动技能的小孩,出门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所以不要等到上学,这些技能最好是越早学起来越好。米粒妈一直是很赞成孩子承担一部分家务的,这对他们以后整个人生都特别有用。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部BBC出品的少儿真人烹饪节目《ICanCook》,简直不能更对症。

这档节目是专为小朋友精心打造的,讲的是小朋友跟着主持人Katy学习做西餐。每集做一种食物,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烹饪的兴趣。

不光孩子看着上瘾,就连咱老母亲也可以把里面教的甜品、美食当成食谱资源,学起来做给孩子吃也很不错。

学劳动技能还能学口语

随便点开一集,米粒妈就发现,这部片中的英语简直太适合孩子练习口语和听力了。

因为语言非常简单易懂,几乎没有什么太高难度的词汇,结合主持人声情并茂的操作,孩子完全可以明白她在说什么。

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做饭,而且每个步骤都很详细,是循序渐进的,孩子不会因为操作太跳跃而感到一脸懵。

说到操作太跳跃这个事儿,米粒妈就想到小时候看的很多教折纸的书。第一步这样:

soeasy!第二步这样:

额……好吧,放弃了。

这部片就完全不会啦!整个过程非常详细,语言通俗易懂,节奏也掌握得很科学,孩子看下来真的可以学会。

每集15分钟左右的时长非常友好,语速正常,画面轻松活泼。

记得米粒小的时候,经常看一档电视上播的叫“智慧树”的儿童节目。它里面也有一个栏目是带着小朋友学劳技的,有时候也会做甜品。

第一个环节都是洗手,一边唱洗手歌,一边让小朋友们洗手。这个步骤很重要,虽然每集都有,但真的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劳动观念。

《ICanCook》里的洗手环节也有儿歌,孩子跟着唱郎朗上口,还能顺便学英语。

做水果挞这集,主持人带着孩子们疯玩,看这小男孩狂撒面粉的样子是不是玩得超级high?

擀蛋挞皮的环节也很专业,基本上可以媲美成人看的专业烹饪节目了,手把手教,孩子要是真学会没,没准比咱手艺都高超:

还有孩子不乐意跟着主持人的节奏慢慢进行,直接打断主持人问:

“咱们除了这个还能干点别的吗?”

不能更真实,小男孩干活没耐心在这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主持人说:

“别着急,一会儿才到下一步。”

可见幼儿园阿姨的不容易。一集看下来学会了做水果挞,孩子们边玩边学做饭,集体生活这么令人向往,孩子肯定看完更爱上幼儿园了。

从食材的源头开始

节目每次会邀请五六个孩子共同参与,多是学龄前儿童。

主持人会带孩子认识各种食材、使用厨房用具、去菜场(或果园、菜地、工厂等地)认识各种原材料,体验自己动手创作的快乐、烹饪制作美食的乐趣,这些实际的生活体验都让孩子获得特别的意义和成就。

所以这部真人秀,真的不止有做饭、做甜品这么简单。它与米粒学校给家长的问卷调查暗和,直接把务农、务工、烹饪技巧、厨具使用、生活技能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所以劳动只是单纯指做饭吗?当然不是了。

节目组有个小菜园,里面有常见的蔬菜。主持人会带着小朋友去菜园采摘。

所以孩子们从桌上食材的源头开始了解,整个流程闭环全都参与进来,真的就是连务农能力都涉猎了。

比如摘豌豆这一集,孩子们亲手摘下豌豆,然后剥开豆角,发现里面是一粒粒圆圆的豆子。整个过程下来,孩子对豌豆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

我记得我小时候吃豌豆,米粒姥姥会用番茄和鸡蛋烩豌豆,我一直很喜欢吃这道菜。但是我好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豌豆压根就是一粒粒圆豆子,没有想到它外面竟然还有一层豆角。

而且我小时候还有一段时间觉得芹菜和蒜毫是一种东西,傻傻分不清楚。

看来必要的劳动教育确实是要给孩子安排,不然谁知道孩子对蔬菜会有什么奇奇怪怪的认知呢?

节目中做的这道“simplefishdish”是用鱼,还有豌豆和番茄、面包一起做的一道菜。还真的是很别出心裁,米粒妈看上去就觉得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但是不得不说,番茄和豌豆还真是绝配,达到了全球统一。

孩子们看到这款料理出炉的时候,全都是这样的惊喜表情:

从去菜园采摘一直到料理上桌,想不惊喜都难!相信孩子们看了这部片之后,也会跃跃欲试,想去亲自做一道料理了。

在制作过程中,主持人还会专门告诉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在家怎么做。这样孩子们就特别有代入感。

比如做着做着,主持人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怪兽叫,电视机里的孩子们开始嗷嗷叫,放心,你家的低龄宝宝一定也会开始跟着嗷嗷叫的。

这种氛围感拉满,又科普性十足的好片,米粒妈真的一生推。

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

之前米粒妈分享过一部叫《成为你》的纪录片,里面的孩子们3岁就能自己学会游泳、出门买寿司、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片中巴瑶岛上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得自学游泳,出海捕鱼捞虾,准备晚餐,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能够帮大人准备晚餐,说明他们已经社群中拥有了自己的位置。

非洲原始部落里的孩子,没有什么幼小衔接班,生存第一课就是打猎!

小小年纪就拿着弓箭,有模有样的跟在大孩子后面,这也太硬核了。在日本有一种传统“人生第一次做家务”,他们认为这是孩子迈向独立的第一步。

3岁大的日本小朋友独自出门,自己过马路,走隧道,自己找路,蒙古男孩四岁就开始学着劈柴,骑驯鹿。

孩子们的潜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只看我们舍不舍得放手。

其实现在提倡劳动教育挺有必要的,因为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外力,我们还真的不放心让孩子做太复杂的家务活。

《ICanCook》中的烹饪内容有很多都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万万也想不到学龄前孩子已经能处理鱼虾,烘焙蛋挞皮的。

但是孩子们在玩乐中就做得很好,真的完成了,并没有什么困难。

但放手的前提是,我们得不怕麻烦。毕竟孩子劳动完一通,大概率得有个收拾残局的环节,这个环节通常对咱的血压不是特别友好。

想要让孩子得到锻炼,必要的牺牲还是要做的。早早锻炼出生活技能的好处太多了,这时候我又要开始说米粒爸了。

要说米粒爸的厨艺,那可是一等一的。这都是“童子功”,从小就锻炼出来了。

米粒爸是我家大厨,湘菜粤菜中餐西餐啥都擅长,米粒去夏令营最想念的就是“爸爸做饭的味道”。

湘西jù叶炒牛肉、冬瓜丸子汤、海南椰子鸡、湖北莲藕排骨汤、湘西酸辣子炒肉、潮汕砂锅粥、萝卜牛腩煲、星洲炒米粉、煎牛排、意大利面、西班牙海鲜饭、摊煎饼(真没白嫁给天津人)……

在美国,我们穷困的日子里,他生存能力超强,修水管、修灶台、徒手组装床和柜子、布置起一个家、用很少的钱吃一顿“大餐”……哪怕穷,也能把日子过得美美的,这让我觉得特别靠得住。

米粒奶奶在米粒爸很小的时候就把他独自扔出国,这给了他足够的锻炼机会,摔打出了自己一套超强的生存能力。

虽然过程显得有些残酷,但从结果上看,这些能力绝对是受益终生的。

米粒妈觉得,在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上,几乎就是谁舍得放开手,谁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越早让孩子进行充分的生活实践越好,这是米粒爸的经验带给我的感悟。毕竟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在我身边。

作者简介:

米粒妈爱分享(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